結緣《淮周刊》
發布日期:2022-04-08 瀏覽次數:2474
1997年退休的我,一個偶然的機會愛上筆耕。2013年4月,我在《淮海晚報》“緣文化”欄目上,刊登了《晚年我的晚報緣》一文,以16年發稿21篇的成績作了小結。當年,我已是77歲的老人了,心里想,再想寫就寫點短文吧,以后逐漸封筆。
后來,因長期養成寫作愛好,加之我的體質很好,頭腦、手都能用,行動方便,閑下來仍愛動筆。再說,多年我都訂有《淮海晚報》,這幾年來,一直被《淮周刊》的水城、鄉土、淮安風情、特稿、樂活、緣文化、爸爸傳奇等諸多欄目吸引著,不但愛讀上面的文章,也常引起我對諸多往事深情回憶。每當靈感一到,我又拿起筆來,文稿會隨手而就,立即從網上傳至《淮周刊》。因而,深愛《淮周刊》的我,每到周末,腦子里就浮現著新的一期,我便騎上電瓶車,直奔縣郵局報刊發行部。往往郵遞員還在分揀進行時,我已捷足先登,他們便熱情地遞上《淮周刊》,一睹為快。
說起我結緣《淮周刊》,還有一個童心未泯的故事呢。5年前,我結識因車禍致殘的中學教師徐振亞同志,他身殘志不殘,臥床40年,筆耕不輟,相繼出版了好幾本書,均贈親友結緣。在結為筆友之初,我發現他的文章寫得很好,卻不見他向報刊投稿。于是,我建議他訂份晚報,與我一起結緣《淮周刊》,共同發表文稿,他真的這樣做了。由于他文學功底深厚,寫作能力很強,像連珠炮似的向《淮周刊》上發稿,且命中率很高。5年里,他發稿高達52篇,而我16年僅發21篇,自愧不如。所以,這兩年我哪能封得住筆?竟成了老頑童,暗中和他“較勁”,加速向《淮周刊》發稿。短篇的內容有,在“水城”上發表了:昔日吃水難,古鹽河的欽工渡;在“特稿”上發表了:草根藝人老苗、家鄉人懷念“朱七爹”;在“淮安風情”上發表了:漣水月塔的傳說與爭議;在“樂活”上發表了:漣水麒麟唱;在“爸爸傳奇”上發表了:他有著17年槍林彈雨的戰斗生涯、他受傷致殘成“獨腿英雄”,計21篇。雖然僅用兩年時間,我的發稿數趕上以前16年發的,但共計才42篇,仍差10篇,還是輸給了他。我想,今后只要身體條件允許,我這個老頑童會一直追著他。
(周士昌)